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上海全面依法治市这十年

2022/10/10 15:09:46 来源:
0

      人民城市闪耀法治之光

  上海全面依法治市这十年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见习记者 张海燕

  首套“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首份“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首个“基层依法治理共同体”、首批“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0年间,上海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进程中涌现出多个首创。

  近10年来,上海努力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续夯实法治建设基层基础,努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引领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同时最大程度把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群众手中,最大限度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使得“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持续走深走实。

  上海市委书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李强在今年7月5日召开的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筑牢法治之基、彰显法治之力、厚积法治之势,更好使法治成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筑牢法治之基

  “内容更全面、索引更方便、语种更多样、体验更友好。”今年年初,上海城市法规全书2.0版如约上线,几年来,该系统以平均每年超200万(目前点击量393万)的点击量深受百姓欢迎,被誉为人民群众手边的“法律百宝书”。

  这是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践行“法治为民”的重要成果,也是筑牢法治之基的一个缩影。10年来,从思想之基到行动之基,再到民众之基,上海坚持从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全力把法治打造成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10年来,上海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筑牢全面依法治市的思想之基,并通过抓关键少数在全社会形成学思想、促行动的良好氛围。

  当时间的齿轮拨回到2018年10月,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揭晓,上海市的行政诉讼出庭旁听讲评“三合一”活动获此殊荣。4年后的今天,上海积极探索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普陀区首创行政复议案件审议点评“二合一”活动。

  10年来,上海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种理性、协商、平等、说理的新型官民关系正在悄然形成,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出台实施,对五大法定程序逐一细化,12位专家受聘为新一批上海市政府外聘法律顾问,为本市重大行政决策提供法律意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协商都成为奠定依法治市“行动之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在“七五”普法期间,各项普法规划和决议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市民法治观念显著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法治正成为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城市治理的闪亮名片。

  上海“八五”普法继承以往普法经验,着重在辨识度、集成度、浸润度三个维度上下功夫,要求法治宣传教育关键指标全国领先,形成“崇法向善、循法而行、持法达变”的城市风尚,并由此奠定依法治市的“民众之基”。

  彰显法治之力

  经过连续3年试点探索,近日上海出台《关于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指导意见》,成为上海市政府2022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之一。

  面对“轻微违法行为能否依法不予处罚,如何给予企业一定的容错空间”这一问题,从2019年起,上海市就已率先开展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探索,并持续扎实推进,形成了“上海样本”。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上海始终坚持做深做透强化制度供给这篇大文章,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以法治引领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其中,浦东新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更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发挥“立法试验田”优势,一年之内高效“耕耘”出12部“小、快、灵”法规,覆盖知识产权保护、文物艺术品交易、非现场执法等经济民生领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良法是善治之基。10年来,上海坚持与时俱进,确保重大决策和改革做到于法有据;积极回应民生期盼,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立法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

  实践中,上海还创设基层立法联系点,听民声知民意为民生,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新热点新难点、针对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堵点新痛点,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规规章,以高质量立法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彰显“良法之力”。

  近日,记者在嘉定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看到,这里汇聚了58个业务系统以及15家部门197项城市“生命体征”相关数据,使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除了科技赋能社会治理之外,10年来上海还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线上线下联动的多元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确保大事小事就地化解,实现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持续破解治理难题,并在党建引领下实现“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四治融合,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市的“治理之力”。

  厚积法治之势

  近日,首届“上海法治文化节”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上海市各委办局和各地区都开展了丰富多彩和极具地域辨识度的法治文化推广活动。

  有专家称,上海启动首届“法治文化节”的意义不亚于上海在1989年创造性地启动首届“宪法宣传周”。创设“法治文化节”将进一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使之更加符合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更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为全面依法治市厚积“浸润之势”。

  为提升人民群众在全面依法治市中的获得感,上海连续3年以项目化方式推进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3年来,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统筹谋划,市委依法治市办通过搭建平台,发动众多成员单位“登台唱戏”,扎实推动各个项目落地见效。

  “反拐圆梦计划”“美发行业阳光价格”“胜诉退费”……全面依法治市在一件件实事里探民意、汇民力、聚民心,在一个个项目中保民安、解民忧、惠民生,厚积法治“为民之势”,展现磅礴力量。

  此外,10年来“平安上海”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多个地区捧回“长安杯”,“纵横联动、政社互动、专群齐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周期动态治理、全方位依法治理、全要素智慧治理”得以强化,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平安上海”成为各方共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全面依法治市厚积“平安之势”。

  立于潮头,方知浪高风急。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进程中,每位公民都是“法治上海”的亲历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时代大潮中,“法治上海”正谱写建设法治城市的壮丽新篇。

[ 责编:董大正 ]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