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文化传播力

2021/2/25 0:11:45 来源:
0
  主流媒体承担着意识形态宣传、舆论引领及增强文化软实力等重大职责。媒体融合发展是提高主流媒体文化传播力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主流媒体应顺应数字化、移动化的信息传播趋势,积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传播技术、内容制作、媒介功能、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等方面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牢牢把握主流媒体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话语权。媒体融合战略下提高主流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完善管理体制。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媒体融合亟须组建强有力的统筹协调管理机构,统筹推进技术、资源、机制和人才的互通融合发展,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建立新闻和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机制,着力打造一批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提高产品质量。媒体融合不仅仅在于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坚持“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主流媒体新闻生产的强大优势,靠好的作风文风,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制作具有权威性、思想性、客观性的深度报道和评论,以优质的新闻产品和严肃新闻态度引领公众的思想及价值判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要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信息需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和接受特点,因此新闻媒体要有自身特色,有精准的受众定位。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要积极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信息需求,提供专业化、分众化的信息产品。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社交平台,促进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扩大用户的覆盖面和规模,提高产品的实效性。
  第二,注重产品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当前,新媒体传播形式发展迅速,具有极强的黏力,用户在图文并茂、视听兼备、生动形象的多维体验中受到信息内容的引导。主流媒体要善于运用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制作吸引力强的作品,将好的思想、观念和内容,通过生动的形式的和多样的手段表达出来,带给受众全新体验。
  第三,要把握好时度效。时度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时,就是时机、节奏;度,就是力度、分寸;效,就是效果、实效。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提高产品质量,主流媒体应紧跟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变化,必须认真处理好“时”“度”“效”三者的关系。比如主流媒体的报纸需更新版面设计,尽可能多地增加图文类、趣味性、可读性强的文章,对时政新闻要有迅速及时的报道。电视台应适应新媒体传播的快速性特点,可拍摄一些短视频或者互动性较强的采访报道,即时制作短小鲜活的信息产品,走进生活,走进群众。
  运用新型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速度越来越快,5G、人工智能等已在传播领域崭露头角,推动了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主流媒体要及时跟进信息技术革新态势,掌握并运用媒体融合的技术前沿成果,提升融合发展的科技含量。要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提升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能力,建立丰富的数据资源,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力度,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资源基础。要牢牢把握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积极与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合作,利用新媒体的成熟技术和平台,提高主流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覆盖面和引领力。
  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目前,互联网用户和互联网市场已经扩展到广大农村和三四线城市,如何引导这些用户、如何抓住这个新兴市场是媒体融合发展当前必须面对并处理好的问题。为了适应新的变化,必须加大媒体融合发展力度、广度和深度研究,在5G背景下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效果进行评估、定位、优化,鼓励主流媒体大胆创新、适应和运用移动传播理念,培养和挖掘移动传播人才,在媒体与产业互联网融合方向实现突破。
  加强人才引进培养。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加持,新媒体已经成为一个横跨电信、传播、软件、计算机、设备制造等诸多领域的新产业。在5G背景下,新媒体呈现出从“跨行业”向“全产业”发展的趋势,对产品经理、数据处理工程师、客户服务等岗位的需求明显增加。这一变化对主流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主流媒体的人才储备和人才类型亟须调整。因此,构建科学考评体系、完善评估制度、建立存量人才提升、引进人才奖励机制是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
  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主流媒体既要积极引进各类互联网技术人才,还要加强对现有采编和工作人员的能力培训和提升,更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在体制上要完善现有人才使用管理政策,激活人才队伍活力,全力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新闻素养和互联网思维、熟悉新媒体传播运营、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从新闻采编、技术研发、平台运营、经营管理等方面优化配置人才结构,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高静)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