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法宣传走深、走实、入心
江必新
□ 文/江必新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如何让法律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时代普法工作的核心课题。河南省滑县以“大运河法治文化大集”为创新载体,通过“走深、走实、入心”的实践探索,为基层普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其一,走深:扎根基层,融入文化血脉。滑县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将法治宣传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例如,在古会期间举办“大运河法治文化大集”,通过设立法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互动问答等形式,将法律知识嵌入传统集市的热闹场景中,吸引数千名群众参与。这种“文化搭台,法治唱戏”的模式,不仅激活了运河文化的历史底蕴,还让普法宣传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自然延伸。
更深层次的“走深”体现在法治阵地的建设。滑县打造了法治文化展馆、模拟法庭等实体平台,并在大运河畔建设普法宣传路,将古代法治理念(如“卧而治之”“南山铁案”)与现代法治实践结合,让群众在游览中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此外,非遗技艺的融入——如皮影戏演绎反诈案例、剪纸艺术传递法律条文——进一步拉近了法治与民众的情感距离。
其二,走实:精准施策,服务民生需求。普法宣传的“实”,体现在对群众实际需求的精准回应。滑县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内容:对务工人员,在招聘会现场同步开展普法,解答劳动合同、社保缴纳等实际问题,发放资料5000余份;对妇女儿童,通过“巾帼法律明白人”队伍和“紫薇花驿站”维权中心,提供婚姻家庭、未成年人保护等专项法律服务,2024年累计调解矛盾282起;对老年群体,制作防诈指南、揭秘非法集资陷阱,用方言直播和小贴士增强防范意识。
同时,滑县注重“时间精准”,利用“宪法宣传周”“三夏”农忙季等节点,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普法,将法律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其三,入心:创新形式,激发参与活力。让法律条文“活起来”,是普法入心的关键。滑县通过多元化的创新手段实现这一目标:第一,互动体验。推出《滑州律谈》普法直播间,邀请律师、法官以案例解读法律,59期节目累计观看量超50万次,点赞量达50万。第二,文艺赋能。创作法治豫剧《大汉廷尉张释之》、皮影戏《非遗普法——反诈故事》,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第三,基层渗透。组织“地摊儿调解”“法治春联入万户”等活动,以接地气的方式让法律走进街头巷尾,2023年古会期间,发放宣传页4.8万份,解答问题1300余条。
滑县的实践表明,普法宣传的“深、实、心”离不开三方面支撑:一是文化赋能,让法治与传统共振;二是精准供给,以需求为导向分层施策;三是创新驱动,用科技与艺术激活传播力。未来,需进一步建强“法律明白人”队伍,完善“互联网+普法”矩阵,推动普法从“活动式”向“常态化”转变。唯有如此,法治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共识,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能。
(作者系最高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