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硬新闻”如何出圈
什么样的检察新闻短视频能一下子抓住网友的眼球?带着这个疑问,全国两会期间的重磅短视频策划——《五年检察“名场面”》的创作拉开了序幕。
昆山反杀案、云南孙小果案、万峰湖公益诉讼案、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劳荣枝案、刑事缺席审判第一案……五年间,众多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中都有检察人追求公平正义的身影。这些曾经牵动无数网友心弦的热点案件,如何从检察角度切入,如何表达不生硬,如何让网友共情?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纷纷打开了脑洞。
怎样才能让代表委员和网友们直观地了解和关注检察工作亮点?首先要做的就是让“硬新闻”不生硬不刻板。经过策划小组讨论,我们锁定了2018 年至2022 年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和十大法律监督案例,从50 个检察新闻和50 个法律监督案例中,选取出16 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新闻素材,不仅囊括了四大检察各条线业务,更涵盖了网友关心的正当防卫、扫黑除恶、个人信息保护等热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将五年间的重要检察新闻和案例可视化,进行接地气的改编。
内容确定好了之后,另一个问题出现了——什么样的标题才能吸引网友点进来看呢?显然,“十大新闻”“法律监督”这样宏大、权威的关键词不适合,在新媒体语境中有距离感。策划小组成员一起发动头脑风暴,将标题关键词确定为“名场面”,既能表达出检察工作的亮点,又能传递出“围观”邀请,不把检察工作架在空中楼阁上,而是走进你我他的日常生活中,将检察业务具象化,把硬新闻柔性化。
创意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内容的搭建、填充才是核心。经过策划小组的讨论,在四川省检察院、眉山市检察院、青神县检察院及有关制作公司的建议下,短视频《不可错过的“名场面”,速看!》采用当下流行的拼贴画表现形式,将16 个素材中的主要案情、具体检察工作、案件办理典型意义等内容拆解为手绘贴画、撕纸字幕等元素,再收集整理现有的检察官履职办案新闻素材,以时间轴串联,运用文案巧妙融合不同类型案件,将碎片化的内容连贯地传递、饱满地呈现。这就做到了完整传递检察工作内容的同时,以新鲜有趣的表达保障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这件作品是最高检新媒体首次尝试拼贴画视频风格,最终呈现出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手绘、剪影、冲击性关键词等元素拼贴组合,构成一帧帧丰富且精致的画面,炫酷的动效、燃向的背景音乐、有力量感的旁白,给受众强烈观感冲击之余,也让内容更吸引眼球、通俗易懂,从而被更多圈层群体关注,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一个好的作品不能徒有其表,还要有“思想”作为支撑。《不可错过的“名场面”,速看!》用4分30秒呈现五年间的检察亮点工作,通过镜头语言传递了“如我在诉”“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追诉犯罪者、保护无辜者、挽救失误者”“法律不会忘记任何一位受害者,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犯罪人”等一系列检察办案理念,传递出法律既惩治邪恶、也保护善良的声音,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作品发布后,被微博投放“粉丝头条”,相关微博话题#检察办案名场面盘点#登上3 月8 日微博要闻热搜榜第6 位。此外,百度App 进行弹窗推荐,百度新闻PC 端首页首屏推荐、百度App政务频道置顶推荐、百度好看视频首页推荐。
同时,为了更适合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特点,我们将视频中社会关注度高、传播广泛的案件片段进行单独剪辑,以每段1 分钟左右时长的切条形式发布在微博上,并带上原创话题。截至3月底,切条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近350万,部分话题登上了微博同城热搜榜,达到了二次传播的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