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秦朝蒙恬兄弟被害案

2025/4/3 9:46:1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作者:何能高

法评历代奇案

□ 何能高

蒙恬(?-公元前210年),齐国蒙山(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名将、内史。蒙毅,蒙恬之弟,官居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信任和重用,但秦始皇死后,在赵高的劝说和弹劾下,两人均被秦二世胡亥所冤杀。

深受信任

蒙恬兄弟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其祖父蒙骜,官居上卿、将军;其父蒙武亦战功卓著。根据秦朝法律规定,父辈的军功是可以继承的。但胸怀大志的蒙恬兄弟却没有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吃干饭,而是以吏为师,做着自己的一份工作。其中,蒙恬从事狱讼记录工作,并由此开始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任命为秦国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被授予内史官职。秦国统一中国后,因为秦始皇听儒生说秦国将来要“亡于胡”,信以为真,遂派蒙恬带领30万大军,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并派其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风风雨雨十余年,蒙恬声名在外,威震匈奴。

蒙恬的弟弟蒙毅也受到秦始皇的赏识、信任和推崇。秦始皇外出巡视时,还让蒙毅同乘一驾车。回到朝廷后,秦始皇就让蒙毅侍奉在跟前。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蒙毅则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

公正司法

赵高,是赵国王族中关系较疏远的亲属。其母亲因犯法而被处以刑罚。秦王嬴政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很强,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赵高利用此职务,得以接近秦始皇和其儿子胡亥。赵高不仅辛勤地在秦始皇身边侍候,还在秦始皇裁判案件找不到最适合的法律时,特别巧妙地提醒秦始皇。此外,当他有了接近胡亥的机会,便教胡亥决断讼案。

不久,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嬴政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依照秦律,判处赵高死刑,剥夺其官籍。秦始皇嬴政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而且自己办案也离不开他,就赦免了赵高的死罪,并恢复了赵高的原职。从此,赵高对蒙毅兄弟心怀仇恨。

被定死罪

秦始皇巡游天下时,身边陪同的大臣除了蒙毅,还有赵高和丞相李斯。此外,胡亥也被允许陪同秦始皇一同巡游九州。为了自身的安全,秦始皇派蒙恬为他开路,扫清障碍。因此,从九原到甘泉,蒙恬率军一路打通山脉,填塞深谷,建造直道。

公元前211年的冬天,秦始皇南游会稽,北奔琅琊。由于舟车劳顿,半途得了重病,不久便病逝了。临死前,秦始皇令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说:“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赵高担心扶苏继位,必定重用蒙恬兄弟。而他自己向来与胡亥交好,深得胡亥信任,遂先做通胡亥的工作,再做丞相李斯的工作,得到了胡亥和李斯的支持,史称“沙丘之谋”。谋定后,赵高利用自己掌管皇帝符印的职权,扣下秦始皇让他发送给扶苏的诏书,另外伪造诏书,捏造罪名,判定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并派使者手持“诏书”令扶苏和蒙恬自杀。蒙恬怀疑“诏书”有诈,劝阻扶苏,扶苏不听,自杀而死。蒙恬进行申诉,使者立即将蒙恬囚禁起来,关押在阳周。

再受陷害

当使者从阳周回到胡亥身边报告扶苏的死讯和蒙恬的申诉时,胡亥认为,自己当皇帝这件事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遂打算释放蒙恬。毕竟,任何国家都需要能干的文臣武将。

结果,胡亥的这一决定引发了赵高的恐慌。赵高深知,以他自己的能力和当时的权势,无法对抗蒙恬兄弟。如果蒙恬兄弟再次当权,必将损害他自己的权位。因此,赵高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很久以前就选贤用能,册立您为太子,而蒙毅进行了劝阻。如果他知道您贤明有才能而长久拖延不让册立,那就是不忠实并蛊惑先帝了。以我浅见,不如杀死他。”胡亥认为赵高之言有理,遂下令将蒙毅也囚禁起来。

蒙毅被杀

公元前210年,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因为胡亥登基的大计是赵高所出,故赵高由此获得了胡亥的宠信。

为了让曾经判处自己死刑的蒙毅彻底消失,赵高一有机会就在胡亥面前诋毁蒙恬、蒙毅兄弟,并四处派人搜罗他们的罪过,竭尽全力检举弹劾他们所谓的罪责。

胡亥于是派遣御史曲宫对蒙毅说:“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赐予你自杀吧!”蒙毅回答说:“先主举用太子,是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我有什么话敢进谏、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不是我想逃避死罪,只是怕羞辱了先主的声誉,希望大夫认真考虑,让我死得其罪。何况,严刑杀戮,道义所不容……希望大夫认真考虑!”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图,不听蒙毅的申诉,将其杀死。

蒙恬受害

蒙毅死后,胡亥又派遣使者对蒙恬说:“你的罪过太多了,而你的弟弟蒙毅又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你。”

蒙恬说:“从我祖父到我们兄弟这一代,我们家为秦国累积大功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30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凭我的势力仍然足以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我说这些话,不是用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

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

蒙恬沉重地叹息道:“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沉思良久,他又说:“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说完,吞下毒药自杀了。 

功过之辩

蒙恬家族,三代忠良,蒙恬兄弟更是立下大功。可是,因为蒙毅依律办案判处赵高死刑,兄弟俩却受到赵高的打击报复和诬告陷害,最终含冤受死。

按秦朝法律来看,赵高当死,而蒙恬、蒙毅兄弟不应被定罪判刑,更不应当被处死。

胡亥对此心知肚明,但为了当上皇帝、巩固皇位却痛下杀手,残暴司法,草菅人命。结果,让秦国百姓看到其残暴,人心离散,以致秦二世当上皇帝后很快就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中,仅仅当了二年多的皇帝就被赵高逼杀,秦朝也很快灭亡了。

历史上,也有人对蒙恬兄弟的过失进行批评,司马迁就说:“蒙恬替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侯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当然,他也认为,蒙氏秦将是内史忠贤。

司马光则认为:“秦始皇荼毒天下时,蒙恬甘受他的驱使,如此蒙恬的不仁义是可知的了。但是蒙恬明白为人臣子所应守的道义,虽然没有罪而被处死,仍能够宁死而忠贞不渝、不生二心,故而这也是很值得称道的了。”

笔者认为,蒙恬是武将,带兵打仗、防御外侵是他的职责,而蒙毅作为深受秦始皇信任的上卿,为皇帝出谋划策是其职责。至于秦始皇好大喜功,不注重百姓民生,其过失应由御史劝谏并由秦始皇负责。蒙恬兄弟无罪被杀,责任在胡亥,更在赵高。当然,丞相李斯也有狼狈为奸、矫诏杀人的责任。

正是:三代征战有大功,六国灭亡方称雄。狱讼记录惟谨慎,依律办案惩阴凶。开山辟路筑长城,扬鞭催马驱北胡。内拜朝堂尽忠信,外护皇帝往前冲。始皇一死兄弟危,沙丘之谋胡亥从。使者传诏死罪宣,心知有诈申诉空。被囚两地势力隆,若反朝廷难显忠。无罪受死枉自辩,有冤难伸天雨蒙。司法暴虐百姓怒,戍卒举义烈火浓。载舟覆舟天道在,长城犹在帝无踪。

(作者系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特级法官助理)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