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法律和门槛缺失下的宠物克隆

2023/6/28 11:41:10 来源:法制与新闻
0

“猫狗等脊椎动物是有感知力的生命,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商业项目,都应充分考虑克隆过程可能给动物造成的伤害

和不利影响。”孙全辉认为,克隆动物要遵守科技伦理和动物伦理

“去年,我联系了一家机构想克隆一只自己的宠物猫,失败过几次,今年2月底终于克隆成功。克隆机构告诉我一共成功了9只。我想了又想,最后还是决定把9只小猫和代孕猫妈妈都带回来了。”前不久,一位宠物博主发布了自己驱车10小时带回9只克隆猫的视频。

该视频下的评论区中有很多质疑声:“克隆动物很残忍”“代孕动物的处境很惨”“克隆猫到底有没有伦理问题”……另外,也有宠物主人在评论区感叹:“早知道可以克隆就好了,我一定选择再见到我的狗狗。”

近些年,克隆技术不断发展,爱宠人士可以选择通过这种方式延续对原有宠物的爱。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让宠物“重生”是否符合伦理?是否损害了供卵动物、代孕动物的福利?克隆宠物是否有法律风险?

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生物学、法学、动物保护领域的专家。有受访专家指出,对于商业化克隆动物的行为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宠物克隆并不违法。但商业化克隆的伦理标准应该高于科研克隆,可以参照科技部门对实验动物的管理规范制定相应规范。

克隆成为一门生意

一只名叫一一的宠物猫的离去,让它的主人夏夏(化名)伤心不已。在过去的两年中,夏夏一直期待能通过克隆技术让她和一一再次相见:“一一的眼睛是异瞳,很难克隆成功,但我不想放弃。”

哪怕克隆的费用不菲,但越来越多的养宠人士愿意选择这种方式让宠物的陪伴延续下去。2022年9月,“女子花25万元成功克隆去世宠物狗”一事冲上热搜,引发社会热议。有媒体就“你会克隆去世的宠物吗”进行网络调查,在10万人的投票中,有2.6万余人选择“会”或“经济条件允许就会”。

近些年,克隆宠物的新闻屡见不鲜,早期克隆动物大多数都是实验性质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克隆逐渐走向商业化,克隆宠物成了市场前景看好的一门生意。

2022年9月,京东宠物发布的《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到2022年,城镇宠物犬猫主数量达7043万人,宠物猫狗规模达1.2亿只,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1900万只猫狗将迈入中老年。

该不该让宠物“重生”

“虽然基因相同,但它们已经没有之前的记忆了,与新领养的猫没有区别。”这是很多不支持克隆的宠物主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即使能重新见到一只一模一样的宠物,但它却承载不了朝夕相处多年的经历,而这恰恰是他们与宠物间最珍贵的东西。

对愿意选择克隆的宠物主而言,每天回家还能看到爱宠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快乐。“仙仙现在挺好的,白白胖胖的挺健康。她既有之前的影子,又有新的个性。”克隆猫就要过两岁生日了,韩娅(化名)开心地说。

2019年底,韩娅养了多年的猫被确诊为猫传腹,尽管尽最大努力去救治,仙仙还是死了。当年,她在电视上看到第一只商业化克隆猫“大蒜”诞生的新闻,当即决定用克隆技术让仙仙回来。

为了减轻自己关于“克隆仙仙是不是原来的仙仙”的矛盾感,从选择克隆那一刻开始,韩娅就已经决定要把克隆仙仙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把它当成原来宠物的孩子一样看待”。

然而,仅因为宠物主人的意愿就通过克隆技术让宠物“重生”,是否有违伦理?

华东政法大学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煜华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宠物主人的主观意愿本身,一般是能够通过伦理审查的。”他解释称,大部分宠物又被称作伴侣动物,与主人有着深厚的情感,但寿命与人类相比却有限。虽然在法律上规定宠物属于物的范畴,但因其承载着宠物主特定的精神利益,属于“特定物”。因此,以让死去的宠物回到自己身边为目的克隆,从主观意愿上讲是没有问题的,也不应该被责难。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告诫消费者:“克隆宠物应三思而后行,要充分了解克隆宠物存在的技术风险、经济风险以及动物健康风险。”

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的边界

如今,克隆宠物从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大障碍,但在涉及动物伦理、动物福利等问题上还存在一定争议。

孙全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克隆动物一直存在伦理争议,主要是因为在克隆过程中需要使用代孕动物,并且会给代孕动物造成伤害。”

曾有媒体报道称,每次克隆都需要10至12只供卵母猫,以及3至4只代孕母猫。“大蒜”的诞生,就用了12只供卵母猫以及4只代孕母猫。

培育出克隆猫“大蒜”的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米继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当时‘大蒜’确实使用了十多只供卵母猫进行培育。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现阶段已经开始使用宠物医院为动物实施绝育手术时留下的卵巢。代孕母猫,一般来讲也只需一只。”

从动物保护角度,孙全辉表示:“让健康的动物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就可能造成动物虐待。这些在克隆过程中被使用到的动物原本不需要承受取卵、胚胎植入的手术风险,也不必承担代孕、生产的健康风险。”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认为,克隆动物与克隆人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并不相同。克隆人因涉及人权而面临严重的伦理问题,动物则不然。要善待动物但并不等于要赋予动物人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需保护

宠物主人花费13万元克隆爱猫,却等来了一只性别不同的克隆猫。

“目前,本体和克隆体都和主人生活在一起,两只猫性别不同,克隆猫还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坤受理了一起关于克隆宠物的纠纷案件。

李坤告诉本刊记者,根据目前的情况宠物克隆企业可能涉及消费欺诈和违约:“宠物克隆公司给出的中、英文两份基因测序报告中性别栏显示不一致。并且,合同中约定交付健康的克隆体,而该克隆体却有严重的健康问题。”

“目前,关于克隆体是否成功并没有行业标准,对普通大众来说,克隆更是比较陌生的技术,克隆企业有义务对里面存在的技术风险作充分告知、提醒。”李坤说。

那么,怎样才能称为成功的克隆体?孙煜华告诉记者,克隆体的基因测序报告内容和被克隆本体的完全一致,才能证明它是克隆体。

姜韬透露,从遗传学标准来看,克隆成功的动物基因组与被克隆动物基因组是一样的。然而,克隆动物的外形、行为特征不一定与被克隆动物一致。“从组织形态学标准来看,即使基因组完全一致,动物的毛发图案也不能保证完全相同。从行为特征来看,由于动物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影响,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因此很难保证一致。”姜韬说。

孙煜华提醒消费者要警惕商业欺诈行为:“克隆的代价远远超过购买同类动物的代价,而消费者与克隆企业存在信息鸿沟,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时要提高警惕。”同时,孙煜华认为,动物克隆行业也应纳入市场监管范围。

李坤也提醒消费者,“要签订正式的书面协议,协议中要明确约定交付的质量标准,另外交付时应随附证明文件,比如鉴定机构出具的同一性认证报告、第三方宠物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疫苗接种证明等。协议中还要有明确的违约责任。克隆宠物交付时应注意核查对方交付的随附证明材料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如发现证明材料未提供的,或交付的克隆宠物有健康问题,可以拒绝接收。如接收后宠物出现健康问题,应及时去正规宠物医院就诊,留好诊断证明、病历、票据等,以便今后依法维权。”

专家建议制定商业化克隆规范

“猫狗等脊椎动物是有感知力的生命,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商业项目,都应充分考虑克隆过程可能给动物造成的伤害和不利影响。”孙全辉认为,克隆动物要遵守科技伦理和动物伦理。

在我国,针对利用动物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有明确的规范,但并不涉及商业领域。目前,国家也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来规范克隆动物商业化的行为。科技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均对科研动物的管理和使用有明确要求,其核心要旨是强调要保护动物福利。

“针对商业化克隆我国还没有强制性要求,也没有明确的审批部门。希诺谷目前依据科技部门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对实验动物的使用和生产规范来要求自己。”米继东认为,克隆是比较尖端的技术,科学规范的早日制定将有利于行业的管理和发展。

孙煜华强调:“科研机构做克隆即使出于商业化目的,也是受到上述规范限制的,但对于单纯销售克隆动物的企业,不能直接适用上述针对科研机构的规定。”但是,在他看来,商业化克隆从本质上没有为全人类谋福利的崇高目标,商业化克隆的伦理标准应该高于科研克隆,可以参照科技部门对实验动物的管理规范制定相应规范。

孙全辉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克隆宠物的行业准入标准,完善动物伦理规范,加强对相关商业活动的监管,避免动物克隆技术被滥用和误用。

而姜韬认为,商业化克隆在遵守对实验动物操作的各项规定的同时,如果克隆体未作遗传改变,只是在数量上有所增多,且没有带来任何新的风险,不需要再作特别监管。但绝不可以克隆有毒、有害、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威胁环境安全的动物。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