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装上司法为民的动力引擎——江苏南京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改革纪实

2019/8/5 16:30:24 来源:人民法院报
0

    5月31日,由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发的新版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系统全面启用。这个被称为3.0版本融服务与办案为一体的现代化平台,一上线就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回顾南京法院诉讼服务中心7年走过的不寻常路,始终坚持的一条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南京中院代院长孙道林说。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体系

    追寻南京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改革发展轨迹,与时俱进是一条清晰的主线。

    2012年,南京中院做过一项调查:南京网民占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二多,参与诉讼的当事人普遍文化程度较高,对法院提供现代社会化的网络服务有强烈的渴望。

    群众需求就是改革方向。

    2013年,南京中院自行开发网上诉讼服务软件,在全国法院第一家将线下诉讼服务中心“搬”到互联网上。“键对键”架起司法与民众的“连心桥”。

    追随4G的发展步伐,2014年,南京中院又将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移”到手机终端,实现移动办案。在此基础上,南京中院将实体与网络进行整合,形成实体诉讼服务中心、网上诉讼服务中心、12368诉讼服务热线、自助诉讼服务区、移动诉讼服务手机APP“五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务方式。

    诉讼服务中心作为司法产品,只有高质量的供给才能引领“消费”。2016年6月,南京中院印发《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对诉讼服务中心的功能设置标准、设施配备标准、服务内容标准等五个方面进行统一,提升服务品质,走内涵发展之路。

    这一年,南京中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在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南京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

    司法为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今年5月,在江苏高院关心指导下,南京中院开发上线的诉讼服务新系统,形成“一体两翼双驱动”诉讼服务新格局。

    从原始的手工操作到线下线上的深度融合,从单一分散的立案服务到“分调裁审”的综合平台,7年间,南京法院紧盯群众需求持续进行着改革创新的“接力”,诉讼服务中心成为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司法公共产品。

    完善服务,满足多元司法需求

    这是一次全新的出发,因而赢得更多关注。

    作为第一个受益者,王新(化名)体验到了它的便捷高效。“没有请律师,没有交诉讼费,只跑了两趟就把纠纷解决了。”王新说。

    这起纠纷起于楼上的邻居卫生间渗水,双方协调不成,官司打到鼓楼区人民法院。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王新接受网上智能纠纷预诊系统指引,经过诉讼风险评估后决定采用非诉方式解决纠纷。第二天,人民调解员约他与楼上邻居调解,一个多小时双方就达成了和解协议。

    优势不仅于此。如果你没有时间来法院,不见面立案、不见面证据交换、不见面庭审办案系统,可让你不跑腿便能“不见面”办理;如果你想了解参与诉讼活动,整合使用的“四大公开平台”,将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嵌入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和庭审公开平台,可让你实现“一键监督”;如果你是当事人,设置了当事人、律师、社会公众等五组专用通道,提供不同的定制服务,可让你走出网上数据堵点,还可享受十余项事中、事后服务的延伸。

    产品好群众自然喜爱。有一项数据可以作证,今年上半年,南京全市法院网上立案54028件,占新收民商事案件总数的47.52%,居全省第一。

    新版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系统不光有服务功能,也有办案和调解功能。“新版诉讼服务中心系统,借助信息技术,能调就调,调裁结合,推动多元化解、繁简分流‘两翼联动’,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南京中院立案庭负责人陈海英说。

    南京中院专门出台意见,推进诉调对接中心实体化运作,构建“分层递进、先行调解、调裁一体、即调速裁”的快速解纷格局。

    鼓楼区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组建“调裁团队”,打造“1个法官+N个调解员+N个审判辅助人员”模式,专门负责“调、确、裁”类型化案件,形成集约办案模式,满足群众司法效率需求,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六合区人民法院试行团队化运行模式,实行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改革,以30%的力量化解了70%的民事案件。高淳区人民法院全面引入第三方非诉解纷组织入驻诉调对接中心,实现解纷领域全覆盖。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这样的基层改革不断升温,创新成果不断被刷新。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办理诉前调解案件9408件,调解成功4643件;88名速裁法官受理速裁案件28337件,审结21488件,人均结案244件,初步实现了“十分之一的法官办结三分之一民事案件”的目标。

    科技支撑,促进审判效率提升

    2018年12月19日,在高淳区法院召开了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信息技术现场推进会。

    一年前,高淳区法院推广“语言识别+无书记员”庭审,借助语音识别及“三同步”技术,在“三重备份”确保庭审音视频数据安全不丢失的情况下,速裁团队全部实现用庭审录音录像替代书记员庭审记录,大大加快了庭审节奏。

    高淳区法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止于此。在速裁团队与民事审判条线实行“无纸化办案+一键转档”,极大方便了法官“无卷宗”开庭、智能电子质证及文书快速撰写。改革一年来,在全院收案数同比上升20.13%的情况下,结案数同比上升23.08%,结案率增加了4.94%,法官人均结案增加近40件。

    “传统司法活动强调审判的在场性、亲历性,如今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不见面的‘眼见为实’。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下解决人少案多矛盾,提升司法效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孙道林说。

    南京中院加大科技投入与研发力量,让诉讼活动改革深入到哪,信息技术就保障到哪。

    以新上线的诉讼服务中心系统为例,要实现现代化的诉讼服务新格局,技术保障是关键。为此,南京中院专门引入了两项智能服务软件,以及繁简分流智能识别、分案系统,使繁简案件智能识别、自动标识、自动分案和自动统计。同时,开发出“宁法通”文书送达自助机,让群众可异地打印提取司法文书。

    “当事人、律师手机号码的准确、及时录入,直接影响审判流程信息的推送;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直接影响当事人、律师及时查阅电子卷宗正卷材料,网上交换证据。”南京中院副院长衡阳说,“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做不好,开发再先进的信息技术都不能落实落地。”南京中院出台《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操作规程》,严格落实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责任,对推广电子送达、信息录入、电子卷宗管理等加强管理,规范运行,打通信息技术的“应用通道”,让科技充分输出动力。

(责任编辑:江城)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