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1次只取1元气哭柜员该怪谁

2023/7/7 14:07:38 来源:南方日报
0

7月3日,一位顾客到宁波某银行取2.5万元现金,因不满柜员询问取款用途,故意连续多次只取1元钱,将柜员气哭后取走2.5万元现金离开。银行4日下午回应,对于大额取现的询问,是遵循反洗钱的相关要求。

柜员了解资金来源或用途、防范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是在例行公事。但涉事男子发脾气也并非毫无道理。于是,有人提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顾客糊弄着回答一下,既不为难员工,也不耽误自己存取钱。可这样一来,询问资金来源等规定不仅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还沦为了一种负担,彻底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真正要反思的是,银行规定及其工作人员的做法是否合理。

由于现金匿名、难以追踪,犯罪分子往往偏好使用现金进行交易活动,通过依法适当加强对现金存取款活动的管理,有利于防范违法犯罪活动,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可以随意干涉顾客存取现金。按规定,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值得注意的是,5万元限额的依据在于,“从统计上看,目前我国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存取业务笔数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加强反洗钱力度的同时,能够保护居民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

换言之,若人为降低限额,很可能影响居民存取现金的便利程度。男子取款2.5万元,按理说不需要询问用途等信息。柜员的举动是个人行为,还是按银行规定办事?央行负责人曾明确表示,金融机构执行反洗钱相关规定不会影响居民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便利程度也不会受到影响。相关机构应牢记并落实。

即便银行规定合理,工作人员在执行时也应多一些换位思考。比如,面对确需询问的顾客,是不是可以事先简单解释一下,如出于反洗钱需要云云,避免给人打探隐私的感觉,把工作做“软”一些,让人好接受一些呢?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