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家事如天,这一幕让我更懂

2023/7/28 14:32:31 来源: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
0

“感谢党,感谢政府。”当看到三个子女的合影照时,92岁的钱阿婆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激动起来……

“我希望一家人太太平平,孩子们都好好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养老”赡养纠纷案件。钱阿婆两个多月前从小儿子家搬到了养老院居住,并把自己的三个子女告上法庭,要求子女们支付赡养费用。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深,像这样的“老养老”赡养纠纷案件在我所在的涉老审判团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被告也是老年人,他们的收入不会特别高,有些自身还有基础疾病,同样需要被赡养。摆在法官面前的,往往是“两难”的选择,高龄老人需求和老年子女经济能力都需要考量。

养老院坐落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护工搀扶下的钱阿婆。“我在这里生活蛮好的,比在家里好,在家里儿媳妇要给我脸色看。”

从钱阿婆的话里,我了解到此前20年,她跟小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但住的时间久了,她跟儿媳妇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养老院的费用是每月5000余元,钱阿婆每月可以拿到4000元左右的养老金,其中1000多元的差价就成了钱阿婆的诉请,她请求法院支持三个子女共同分担每月的这笔差价。

“我还是希望一家人太太平平的,孩子们都好好的,不要闹矛盾。”我感受到一位母亲最质朴的愿望,她不希望自己的长寿成为儿女的负担,也不希望拿到了赡养费却把孩子“丢了”,老人的这一愿望也成为我促成双方调解的动力。经过老人的同意,我用手机把她说这段话时的画面拍摄了下来。

“钞票的事情不用担心,他们小的时候您养他们,现在您老了他们有义务养您。”当时我满怀信心地跟钱阿婆说,但其实我心里并没有底,我深知涉老家事纠纷的矛盾是经年累积的,往往还有许多案外纠纷,对于这个案件的走向还要听听三个子女的想法。

心结因情而起,还需用情来解

作为家事法官,我深知多走一步,帮当事人一揽子化解纠纷的重要性。在第一次调解时我选择多倾听,在家长里短中寻找案件的突破口,捕捉当事人的真实心理。

一个说:“当时房子动迁的钱都给他了,说好了他给老娘养老的。”另一个说:“我已经养了老娘二十年,现在该他们出钱了。”我听出来,这场赡养纠纷的背后与二十年前的动迁分配有关。

“你们多久没见过妈妈了?”我适时地问他们,“前两天我去养老院看她,还给她拍了个小视频,你们看看。”我试图唤醒他们沉睡的亲情。当看到我的手机里他们许久未见的母亲,听到母亲的心愿,我留意到女儿在偷偷擦着眼泪,两个儿子的眼神也黯淡下来,我相信他们被触动了。

心结因情而起,还需用情来解,这是许多家事纠纷成功调解的“秘籍”,但我明白,多年的心结不可能一下解开,还需要庭后再加一把“火”。

我决定将这把“火”加在从父母处得益较多的小儿子家,如果小儿子家愿意出大头,另外两个子女再分担一点,老人的赡养费就有了着落。而跟婆婆有矛盾的小儿媳一直没露面,我决定上门拜访。

我和书记员来到小儿子家,这是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子,平时老人就睡在客厅的小床上。小儿媳一见我就开始抱怨:“有一次家里忘了关煤气,我跟她说了下次要当心,她理都不理我。”都说婆媳关系是千古难题,许多家事案件其实没有大矛盾,但当事人缺少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

“你们照顾母亲这么久,也真是不容易。”我肯定了他们这么多年的付出,“但是赡养老人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你们也都为人父母了,这也是给你们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而且母亲当年拿钱帮你们买了房子,房子升值了,你们也从中获益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我慢慢地将小儿媳从情绪化拉回到理性,她终于松了口,愿意出一半的钱,这让我看到了调解成功的曙光。

下一步还需趁热打铁,我抓紧打电话组织老人的子女来法院进行第二次调解。

在背对背调解中,让我没想到的是,小儿子的态度不知怎么有了反复。

“养孩子是干什么的?老了一分钱都不能问孩子要吗?”我有些激动地责问小儿子,虽然我嘴上说着调不成我们马上开庭宣判,但其实心中调解的信念从未动摇。“不要急躁,再坚持一下,再耐心一点。”我对自己说。

对于赡养费金额的分配,我从调解室到法庭跑进跑出十几次,经过反复沟通商量,大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小儿子每月给付母亲赡养费900元,其他两个子女每月给付母亲赡养费各500元。

“我们来拍张照,都挨得近一点,一、二、三!”我用手机拍下了三个子女的合影,还为他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希望母亲有什么事情他们都能一起商量。

法官手中的案子,背后是百姓真实鲜活的日子

案件顺利调解后,我再去养老院时,心情已然轻松许多。看到钱阿婆第一眼时,我说:“调解好了,孩子们都愿意给您赡养费,让您安安心心养老。”边说着,我边递给她调解书。老人有一点激动,嘴角向上动了一下。

随后,我从袋子里拿出照片,“我还给您带了礼物,您看看这是谁啊?”她揉了揉眼睛,看到是三个孩子的合影时,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更加激动起来,指着照片说着这个是儿子,这个是女儿。

钱阿婆的心愿达成了,拿到了赡养费,也找回了“丢失”的孩子:“感谢党,感谢政府。”我弯下腰来,她不断拍着我的肩膀。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跟我说这样的话,让我对法官工作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

法官手中的案子,背后是百姓真实鲜活的日子。我审理的不仅是一个家事案件,我代表的不仅是法律的公正权威,在老百姓眼中我是什么样,党和政府就是什么样,这让我感到责任重大。

从养老院回来后,我觉得这还不是案件的“终点”,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老人赠与子女财产、多子女家庭赡养问题,留着进社区普法时讲给其他老人听。家事如天,它关系千家万户的和谐稳定;家事如天,总会有人努力让亲情不留遗憾。作为家事法官,法律上权利义务的定分止争固然重要,情理上受损亲情的治愈修复亦十分必要。妥处家事案件,需要更细心地查明纠纷现状与成因,更耐心地释法明理与安抚情绪,更有责任心地去找寻纠纷化解的最佳方案,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让温馨和睦之风浸润万家,助推社会和谐。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