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心系“小对象” 做足“大文章”

——广东省农信联社实施金融“户户通”工程助力乡村振兴观察
2023/10/25 15:19:26 来源:农民日报
0

  心系“小对象” 做足“大文章”


  图为“乡村振兴金融特派员”向农户讲解金融知识。 资料图

  与工商业相比,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小且具有季节性特点;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以亲缘、口碑为基础的传统信用体系,与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信用评价体系不相匹配;与市民相比,农民可支配财产价值低、普遍缺乏可供担保的抵押物……面对一系列农村金融供给难题,如何打通基层堵点、创新产品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2020年以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广东省农信联社”)创新开展“广东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程,通过推动服务力量下沉,强化金融科技手段,探索出一条金融高质量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路子。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工程已派驻2.55万名“乡村振兴金融特派员”进入1.58万个行政村(社区),对1.29万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共2819亿元,信息建档3302万户,便民政务金融服务群众约1950万人,破解三农群体贷款难、贵、慢等问题。

  “我们认真履行广东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推动农商行回归本源,坚持支农支小,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广东省农信联社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实施“户户通”工程,广东省农信联社形成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村村通政务+户户通金融”乡村服务新模式,助力广东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位推动,持续下沉金融服务力量

  “西连镇靠海吃海,对渔业贷款的需求比较大。今年,我们响应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号召,支行新增贷款余额7000多万元。”王燕苗是湛江市徐闻农商行西连支行的一名客户经理,近年来,她还多了一重身份——龙腋村“乡村振兴金融特派员”。据她描述,一周中三、四天在乡下的工作节奏已是常态。

  无独有偶,约700公里外的惠州市龙门县龙潭镇马岭村,村委委员梁晓威工作也很饱和:“竹木加工是村里的特色主导产业,每年厂房扩建、原材料采购都需要大量资金,如何为乡亲们拓展融资渠道一直是村‘两委’思考的题目。”针对资金需求,他被聘任为兼职“乡村振兴金融特派员”,负责协助广东省农信联社工作人员采集信用信息、推广金融产品。

  像上述的“乡村振兴金融特派员”,现有2.7万余名。在他们背后,则是广东省农信联社一体化推动党组织共建、金融人才下乡、自助服务机投放的金融服务力量下沉等工作机制。

  早在2020年,广东省农信联社就立足农情省情,深刻把握政策要求和发展需要,做出了开展“户户通”工程的决策。2022年,广东省农信联社制定了《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逐步构建起省农信联社领导小组、市县农商行专业部门、乡镇示范网点的上下联动组织体系,高位推动、一抓到底,持续引导服务力量通达千家万户。

  在这一服务体系中,各农商行党委、支行党支部与乡镇(街道)党委、行政村(社区)党支部合作共建,各级工作人员被派驻、聘任为“乡村振兴金融特派员”,配合农村政府服务自助机投放和三资管理平台工程建设,为实施“整村授信”打牢了基础。通过将农商行人员、资源、产品和服务下沉到每个村镇,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基础服务薄弱、覆盖率低的供需矛盾。目前,已实现全辖信息建档覆盖率100%,授信覆盖率达84.35%。

  实际上,广东省农信联社相关实践,也是近年来广东推动金融支农工作的一个缩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计划财务处负责人介绍,通过协调推动成立由广东省农信联社担任首届会长单位的广东省金融支农促进会,广东各类金融机构积极走进农村、下沉服务,组织开展金融支农大讲堂、金融支持“土特产”等系列活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涉农贷款余额2.43万亿元。


  强化科技赋能,有效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办理贷款需要查验的东西很多,不是很方便。”谈及与金融机构打交道,三农群体类似反馈并不罕见,在农村地区,“无资产、少流水”的信用信息短板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不少农商行基层工作人员也反映,面对点多面广的农村市场,摸清乡村经营主体经济状况,工作压力也不小。

  打破信息不对称、化解供需“两张皮”,金融科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龙门县农户黄思欣去年从当地农商行办理了一笔三年期3.6万元的贷款,这笔小额贷将用于家里房子装修和水果种植,她表示:“没有跑东跑西摸不着门路,我是去村委会自助机上办理医保手续时了解到相关服务的。没有要求抵押,手续上也很便捷。”

  黄思欣口中的自助机,是广东省农信联社近年来面向行政村(社区),大力出资投放的“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该机器涵盖了211项政务服务和17个金融服务项目,可以联通村民手机上的“户户通”App或小程序,通过系统数据自动筛选和评价,实现“无感授信”。目前,广东省农信联社已投放“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2.03万台,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

  打通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场景,还离不开创新的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方式。针对农村地区特点,广东省农信联社采用“大数据+熟人评价+走家串户”的方式开展信息建档和信用评价工作。

  梁晓威介绍,担任兼职“乡村振兴金融特派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发挥村干部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通过上门调查、召集评议组等多种方式,对农户家庭资产、劳作、邻里关系等情况进行评价,以此形成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档案,“相关评价可以形成‘悦农分’,分数不仅是办理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村民们积极投入信用建设和村居管理,村委会工作有了抓手,乡村治理和整体信用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充分运用信息管理工具和网格化走访系统,广东省农信联社初步构建起数据互通、功能集聚、差异触达的立体化运营体系,织就金融服务“城乡一张网”,有效实现“数据多跑路、客户经理少跑路、用户零跑路”。


  助力产业振兴,精准投放特色信贷产品

  湛江是广东农业大市,从1926年南洋华侨将“巴厘”菠萝引进湛江市徐闻县种植,当地发展菠萝产业已有近百年历史。徐闻县曲界镇种植大户陈永腾承包了近千亩土地开展菠萝种植,据他估算,每亩种植成本约7000元。“每年承包土地和购买菠萝苗资金需求量大,近些年菠萝市场价格常有波动,从徐闻农商行办理的三年期80万元贷款,相当于吃下‘定心丸’。”陈永腾表示,有了充足资金支持,自己也在考虑换种品质更高的凤梨品种,争取更好的收益。

  不仅助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一些信贷产品还在精准匹配客户使用场景的变化。驻点之后,王燕苗对渔业愈发熟悉:“水产养殖中饲料成本能占到整体的5成,业内普遍采用‘先用后付’的模式,近些年行业竞争加剧,饲料企业对收款要求更加严格。”针对养殖户需求,徐闻农商行推出的产品在利率上很有竞争力,也能满足养殖行业资金“大进大出”的需求。

  根据乡村资源禀赋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丰富产品服务,已成为广东省农信联社有效满足产业发展融资需求的突出优势。如创设生猪等新型活体抵押贷款业务、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延伸全产业贷款链条、探索担保联动授信……近年来,“陈皮贷”“金柚贷”“兰花贷”等800多种乡村振兴特色产品相继研发推出,有力支持了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丰富的金融产品体系,为广东省农信联社立足本位,服务三农、服务实体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2年末,广东省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6081亿元,比年初增长8.07%。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237亿元,增长达13.42%。

  坚守普惠定位,致力“勤劳金融”。面向农村金融广阔“蓝海”,广东省农信联社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全面对标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充分发挥辖内机构立足县域、扎根本土的先天优势,服务壮大县域经济、支持强化乡镇节点、聚焦完善村社终端,引入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更好金融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