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代表委员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助力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4/3/5 9:33:10 来源:法治网
0

       □ 两会话题  

       □ 本报记者 刘欣 梁平妮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为广大农民送去了新年政策“大礼包”,备受关注。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也是近年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代表委员们纷纷支招,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发展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罗定市黎少镇隆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兰对此深以为然。2019年以来,她发动隆久村村民出租闲置土地、发展光伏产业等,大大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她希望有更多政策,能引进更多更好更适宜本地发展的产业,让乡村越来越富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北元疃村党支部书记张佃壮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曲阜市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探索出一条“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子。

       2017年以来,北元疃村引进金银花培育种植项目,带动村民种植增收。如何把儒家文化融入金银花产业,让金银花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花”?张佃壮告诉记者,北元疃村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推出一款金银花产品,把儒家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樊生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传承人。手工炒茶,他已经坚持50年。如今,他最为关注的是如何以茶为媒促进共富,让茶叶成为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叶子”。他建议,政府、茶企、茶农协同发力,通过提升技术、打造品牌、挖掘特色,来促进茶叶产品提档升级,推动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看来,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赵皖平建议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突破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瓶颈。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双方信息、技术、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加大向农村地区派驻科技人员的力度,以“科研+基地+农户+企业”等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指导农民发展高质量农业。

     “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应着力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连祥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建议政府出台更多扶持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同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加大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加强乡村治理

      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党支部力量,带动村级更好实施自治法治德治,推进基层治理,让乡村更和谐,人民更幸福。”李小兰说。

      把儒家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是张佃壮的治理法宝。“乡村儒学已经渗透到北元疃村的家家户户,我们坚持德法共治,通过开展‘五好家庭’‘美洁净雅户’等评先树优活动,让人人争先进、户户比文明蔚然成风。”张佃壮说。

      “乡村要振兴,法治必先行。”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说,要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满足新时代广大农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中的法治需求,促进共同富裕。

       高子程建议,借助“普法大篷车”“普法流动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起法治宣传大舞台,大力加强对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的宣传普及,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引导公共法律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

“在乡村振兴中,提升乡村干部及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关键,是重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也建议,在全国的乡镇及村委会开设“乡村振兴法治大课堂”,通过以案说法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

       李连祥建议,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加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农民主体地位。

       培养乡村人才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巧是一名“新农人”。她建议营造青年回乡干事创业氛围,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向人才迭代要效益。同时,可以为符合条件的“新农人”提供针对性辅导、灵活机动精准培训机会、一次性就业补贴等。

       赵皖平建议,各地政府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鼓励当地年轻人返乡创业,联合家庭农场、合作社、创业园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返乡年轻人提供创业支持和补贴。同时鼓励涉农电商平台进行开放式教学,开发农产品电商培训课程,扶持“新农人”创业。

      “合理配置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投入资金,改善乡村人才的福利待遇、薪酬体系等,打通人才流动和晋升通道,形成多样化的人才激励制度体系,提升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高子程建议,立足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户籍人才返乡发展;将返乡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作为乡村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来源,为乡村振兴“蓄水储能”。

      除关注年轻人的发展外,农村养老问题同样需要关注。记者注意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发展农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保超建议,推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加大对农村养老设施资金支持力度等。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