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严塘镇高桥小学

2021/6/21 20:22:19 来源:中国普法教育网
0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及应对研究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严塘镇高桥小学 

湖南普法中心讯【朱海荣  唐国平】何菊霞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走上外出打工之路,其未成年子女大多被留在农村或变为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象比较普遍,原有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家校之间的和谐融洽状态被打破,亲子之间情感交流及互动的教育作用由此弱化,为此本文针对农村家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予以总结,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策略,进而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服务及系统教育。

关键词: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隔代教育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已经趋于普遍化,虽然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留守儿童因亲子教育缺失造成的情感匮乏,但始终无法与亲子教育的效果相提并论,有利也有弊。隔代教育既是指父母在当地进行生产活动、子女虽然生活在旁但实际上由祖辈照料其生活起居,同时又指父母一人或双方在外务工生活,而子女随祖辈共同生活,由于家庭教育对个体性格发展、价值观形成、品德培养及行为塑造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也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

1.农村家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祖辈问题

祖辈文化水平有限、年龄普遍偏大,隔代教育并不占有优势,对于学生的家庭作业无法给予有效指导,几乎没有实际帮助,其教育水平有限,很难接受新鲜事物,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的速度较慢,思想观念过于陈旧,难以改变。祖辈经济压力相对较大、生活方式较为单一,刻板又保守,并不利于儿童思维发展,还可能使儿童抵触外界事物,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祖辈教育内容对儿童的成长方向具有指导意义,过于重视身体健康,而对其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较少,同时还会影响儿童生活技能的习得效果,这一阶段儿童身心快速发展,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模仿能力较强,祖辈的言行举止都是儿童的模仿对象,且这一阶段儿童需要情感交流、关心关爱以及理解呵护,但实际生活中祖辈与儿童之间的沟通情况并不乐观,缺乏沟通意识,交流困难,还有部分祖辈认为根本无需交流,长此以往造成儿童情感疏离。部分祖辈过于宠溺儿童,或要求儿童对自己言听计从,时时要管、事事要管,但机械式的教育方法并不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还会严重制约其创造性与个性化发展,“养儿防老”根深蒂固,为此隔代教育带有一定的功利情感,给予儿童过度的期望以及过大的压力[1]

1.2自身问题

隔代教育下,儿童情感缺失问题十分严重,这是因为儿童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人格塑造及性格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情感交流对于儿童而言是必需品,但祖辈教育无法替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互动,为此很容易造成情感缺失,儿童长期得到不到足够的关爱,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同种类的心理问题进而出现思想及行为上的偏差。长此以往,儿童可能会产生被放弃感甚至埋怨父母,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过度自我保护,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尤其是当儿童出现问题时,祖辈不懂得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不理想且同伴关系较差,且厌学、沉迷网络及谎话连篇等行为问题十分严重,对学习始终提不起兴趣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且农村留守儿童的劳动负担相对繁重,与其学习时间存在严重冲突,以衣、食、住、行为代表的生活状态令人堪忧[2]

1.3学校问题

农村学校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忽略了儿童能力素养的有效培养,看重学校升学率及社会经济效益,对儿童心理发展动态及行为塑造结果的关心相对较少,忽视了儿童在情感方面的缺失装,并没有对学差生予以高度关注,放任自流,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加,且学校与家长之间并未形成有效的沟通平台,导致家校双方对儿童的平时表现了解不够全面,对于作业未完成、旷课及打架斗殴等事件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处理,学校学习生活过于单调,课余活动相对较少,且放学后或各大节日时儿童经常处于无人陪伴与看管的状态,很容易被外界不良环境所影响。

2.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2.1家庭教育角度

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即引导儿童形成“百善孝为先”的观念,从而使其懂得感恩,对孩子的错误能够予以正面的引导,避免责骂与殴打,在进步时应当于一定的鼓励与表扬,确保关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祖辈应当转换教育角色,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尚小、心理成熟度较低,尚且不能明辨大是大非,不可过分溺爱也不可纵容包庇,应当以理性的、科学的教育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尽可能创建一个和谐且温暖的家庭环境,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文化水平,掌握正确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加强沟通与交流,使儿童真正感受到自己被关心与关爱。

2.2学校教育角度

关注儿童在能力及素养方面的发展,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更应当关注其心理健康状态,促使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不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学,同时还应当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信息化学习环境,推进留守儿童寄宿制的落实进度,实现对儿童的统一管理与教化进而避免其不良行为的养成,放学后还可以统一安排其作业辅导及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各种课外趣味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使儿童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并形成集体荣誉感,提升自身责任感,满足其同伴交往的需求,积极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以来自教师与同伴的关爱来填补情感需求。尽快建立家校双向沟通平台[3],充分发挥家校联合作用,教师还应当对其祖辈关注新时代教育观念,教会其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其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通过传统家访、信息电话或是聊天软件等现代化技术向其父母分享一些教育经验,定期组织家长会及亲子互动活动以巩固祖辈与儿童之间的融洽关系,以家校的联合教育尽可能减少隔代教育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3.结束语

农村隔代教育有利有弊,虽然不是最佳的选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父母不在身边而造成的情感缺失,本文主要从祖辈、儿童自身及学校等三方面分析当代农村家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展开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希望以此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关注。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