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普法教育的大旗!
引领普法教育走基层!

“大喇叭”焕发平安祥和新气象

2021/6/23 20:59:41 来源:
0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锋 战海峰 文/图
  “我们发现近段时间,诈骗类、盗窃类案件高发,希望各位居民提高警惕,管好钱财不要上当受骗……”近日,《法治日报》记者深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采访时,各村社“村村通大喇叭”常会响起来自管辖本村社派出所所长循环播放的预警信息。
  以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石柱县公安局在今年4月底启动了“为民办实事·警察向您说”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中,各派出所所长结合近期工作实际向辖区群众汇报派出所工作和治安状况,引导广大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如今,在石柱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无死角地清楚听到宣传广播。通俗易懂、生动贴切的本地方言更是增强了宣传效果。
  其实,如此形式的广播宣传,石柱公安已经持续开展了4年多。“为民办实事·警察向您说”活动的前身是以社区民警为主的“小喇叭”宣传队。
  石柱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龙集华介绍,2016年底开始,石柱公安在各乡镇开展“民生警务乡村行”活动,组织民警携带“小蜜蜂”扩音器走街串巷,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为群众宣传讲解防诈骗、防盗(扒)窃、防非法集资、防毒品等安全常识。同时,把一些安全防范常识融合到小品、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向群众直观展现安全防范技能。
  活动开展近两个月后,石柱公安发现,辖区老百姓安全防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就此,石柱公安开始着力探索一种长期有效的宣传方式,他们先在黄水派出所试点组建“小喇叭”宣传队,进而在全局推广。
  在很多人意识里,喇叭广播是带有鲜明印记的上个世纪流行过的物件,是“过时的”“落后的”宣传方式,怎么会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体现价值呢?这还要从石柱县的县情说起。
  石柱县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地,是集民族地区、三峡库区、革命老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县,2019年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
  面对特殊的县情,如何让更多的群众真正掌握安全防范技能,了解法律法规,感受到平安和谐,成为石柱公安思考的问题。于是看似最土、最原始、成本最低,却最能让每一名老百姓都能听得懂、听得清的广播就变成了最科学、覆盖最广、效果最好的宣传媒介。
  正如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所言,社会治理的成功,往往与基层治理的能力建设息息相关。研究和把握“乡情”,科学统筹有乡土传统浓郁气息的基础设施资源,贴近群众,不盲目搞“高大上”,不走形式主义的“复制粘贴”,这些都是中国特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此后3年来,“小喇叭”宣传队主要通过手持喇叭、警车喇叭、流动音响等方式在农村赶场日、村组会等群众易聚集时间进行安全防范宣传和警情提示,播放平安建设、法律法规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普法小常识、小故事。
  在不定时开展宣传之外,“小喇叭”宣传队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利用连接到每个村社的“村村通大喇叭”,定时向村民播放,让每一名辖区群众听得到、听得清、听明白。
  三河镇大河社区居民马培生对“村村通大喇叭”赞不绝口:“每天晚上,我们都能听到村上广播里放的派出所工作通报和安全知识。听到‘大喇叭’广播,感觉警察就在我们身边,心里很踏实。”
  2018年5月起,石柱公安在县城人流密集路段设置60个户外广播,将广播宣传触角延伸到城市社区。
  不同于乡村,县城密集分布着居民楼、机关单位、学校医院以及各类经济体,频繁广播是否会造成噪声污染呢?对于如何平衡扰民与安全防范需求之间关系,石柱公安也有着精心的设计安排。
  “我们在早、中、晚,选择绝大部分群众不休息、同时也不在工作的时间定时广播,确保不扰民。同时,还会根据近期工作重点,以及不同的时间节点、假期日等调整广播时间和内容,使广播效果最大化。”龙集华说。
  针对近来电信诈骗案件上升形势,“小喇叭”宣传队反复宣传防诈骗知识,全方位揭露诈骗常用伎俩,成功让多名陷入骗局的群众及时止损。今年一季度,石柱县电信网络诈骗案实现同比、环比双下降,分别下降9.94%、12.12%。
  “石柱推出乡村‘有线广播’以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净化社会风气,这些举措符合山村田间的原生态生活实际,很有效也更节省成本。”和静钧表示,石柱经验是一项创新范例,它说明,创新模式可形式多样,包括对已有传统方式的运用科学化、合理化。
扫一扫在手机端浏览当前稿件内容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教育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普法团队 证件查询